如何给2-6岁孩子建立规则感?这个关键点要牢记! 最近,一位朋友跟我抱怨:
为啥学了那么多育儿技巧,还是没把孩子教育好,仍旧是我行我素?
3岁以前孩子乖巧、听话,怎么看都可爱;
3岁以后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让人头疼,比如以自我为中心、不听大人的话、倔强顶嘴等。
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我们成人看似“叛逆”的问题,其根源在于规则的缺失。
尤其是2-6岁的时候,家长没有给孩子建立规则感。那么,如何给2-6岁的孩子建立规则呢?
其实,想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,意愿和能力缺一不可:孩子有自主做事情的主动愿望、孩子具备做某件事情的能力。
当孩子具备了自己做某件事情的能力的时候,家长可以尝试从下面这“三不原则”:不伤害自己、不打扰他人、不破坏环境。
1、不伤害自己。
无论在家里,还是在外面玩耍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,要学会保护自己。
2、不打扰他人。
孩子们在一起玩耍,有时候难免会出现矛盾,只要仔细观察分析,就会发现孩子们之间的矛盾,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相互打扰了。
比如,一个孩子在专注的在玩搭积木游戏,另外一个孩子见到后也过去抢着玩,两人就难免会产生冲突。
这个时候作为家长,就要让孩子明白,在班级或者在公共场合,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但不能打扰他人。
3、不破坏环境。
这个环境,我们可以理解为家庭环境或集体环境。
孩子所做的事情,要遵守这个环境中约定的规则、守则。
比如画画,很多孩子都喜欢画画,有的孩子能安安稳稳的在绘画本上画一幅画;
而有的孩子却把家里的墙壁、桌子,甚至学校里的桌布画得的到处都有他留下的痕迹,这就是破坏环境了。
再比如,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、跳绳,有时候晚上9点半了,还在家里闹出很大动静,这些其实都是破坏环境的一些行为。
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,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。
其实,只要孩子能做到这“三不原则”,其他事情就可以放开双手,让孩子自己去自由探索。
每个家庭的父母,都会为孩子制定一些家规,有的是口头上的,有的是跟孩子一起写出来或者画出来。
立规矩的目的,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。
爱孩子,是我们的本能;给孩子立规矩,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,是我们的责任。
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,一定要用正面的词句,只需要2-5条规则,要切合孩子年龄和能力。
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标杆和榜样,吸收性心智,最好的教育在行动中。